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波蘭

波蘭共和國(簡稱波蘭;波蘭語:Rzeczpospolita Polska)是一個中歐國家,西面與德國接壤,南部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東,東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羅斯接壤,北面瀕臨波羅的海。該國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導致了連年的戰火紛爭,幾個世紀以來波蘭的版圖也一再更改。

歷史
早期的政權
波蘭屬於斯拉夫人的一支。966年,波蘭大公梅什科一世(Mieszko)接受天主教為國教,建立皮亞斯特王朝。1025年,(勇敢者)博萊斯瓦夫一世(Bolesław I Chrobry,992年~1025年在位)加冕為波蘭國王。 1138年王朝分裂。這期間邀請一些條頓騎士保衛北方。14世紀卡西米爾三世重新統一波蘭,進行改革,在首都克拉科夫創辦雅蓋隆大學(Jagiellonian),歡迎德意志、猶太人移民到波蘭。

波蘭立陶宛聯邦(第一共和)
波蘭的黃金歲月是在16世紀時,當時波蘭與立陶宛合併組成聯邦,成為歐洲的一個大國。政權是半聯邦半貴族式共和,史稱第一共和,首都也遷往華沙。在之後的一個世紀中,貴族勢力的增強與內部動亂削弱了國家的總體實力,導致了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羅斯、普魯士以及奧地利對波蘭的三次瓜分。

第二共和
19世紀,拿破崙戰敗後,波蘭的大部分領土屬於俄國沙皇的疆土,但在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後,波蘭於1918年11月取得獨立,成立了共和國,史稱波蘭第二共和。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共和國一直持續到1939年。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波蘭的領土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兩國同時侵入,9月17日蘇聯紅軍和德國國防軍在布列斯特會師,9月25日蘇德兩軍舉行聯合閱兵式,標誌兩國對波蘭的瓜分佔領。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納粹德國佔領了波蘭全境。1944年,蘇聯支持的工人黨在海烏姆組成了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同年8月,爆發了華沙起義,1945年,蘇波軍隊佔領了波蘭全境,並重新劃定了波蘭的東西部邊界。在二戰中,波蘭人民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大約有600萬波蘭軍人和平民在這場戰爭中喪生,在所有參戰國中若按人口比例來計算的話,波蘭是死傷最慘重的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
1948年,波蘭統一工人黨成立,1952年,改國名為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波蘭在冷戰期間,波蘭一直在內外政策上追隨蘇聯。可是經濟發展滯後、社會缺乏民主、國民強烈的反俄心理和西方國家的滲透導致波蘭成為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動蕩的國家。1956年,發生波茲南事件,1970年和1980年也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罷工事件。

第三共和
1980年代波蘭的工人在動亂中形成了東歐第一個獨立的工會——團結工會(Solidarność)。工會逐漸取代波蘭統一工人黨,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1989年8月24日,團結工會顧問馬佐維耶茨基出任總理。至此,執政45年的統一工人黨失去了議會的控制權和政府的領導權,史稱第三共和。1999年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3年6月波蘭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加入歐洲聯盟。波蘭在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

摘自維基白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A2%E8%98%AD&variant=zh-tw#.E5.8E.86.E5.8F.B2)

沒有留言: